7月25日上午,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領銜的專家組一行來到康得新張家港光學膜產業集群,就《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進行調研訪問,陪同調研的領導、專家有:江蘇省副省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陳左寧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徐德龍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朱高峰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干勇院士、中國工程院秘書長 鐘志華院士等,以及江蘇省、蘇州市等省市相關領導。
周濟院長(前排左三)在觀看康得新發展歷程,徐南平副省長(前排左四)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為迎接全球 “工業4.0”時代到來制訂的戰略規劃,該戰略規劃經李克強總理親自簽批,已于2015年5月公布。規劃提出了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 “三步走”戰略, “中國制造2025”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按該綱領,將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積極推動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現有制造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隸屬于《中國制造2025》的 “蘇南制造2025”主要指導蘇南地區在我國制造業發展、產業布局、產業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用、跨區域協調的體制機制以及創新對于制造業發展的驅動效果。在了解蘇南地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情況,聽取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的意見后,專家組將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和國家發展制造業的總體戰略部署,編制 “蘇南制造2025”。
向專家組介紹康得新的全球研發制造布局情況
康得新目前擁有6大生產基地、14家子公司,員工3500余名,是一家核心骨干員工持股的國際化企業集團,在美國、歐洲、韓國及臺灣均設有子公司。作為中國重要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平臺公司,公司以趕超世界領先企業為己任,以持續創新、資源整合、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為路徑,立志于成為中國的3M,打造民族的世界級企業。
面對全球工業制造變革的新局面,在生產制造環節,康得新通過定向增發和自籌資金斥巨資從德國、日本等國引進全球最先進設備,向智能化生產方向邁進,設立了擠出事業部、涂布事業部、成型事業部、模具事業部、濺射事業部、樹脂事業部、隔熱膜事業部、觸控事業部、3D事業部等九大光學膜事業部,按工業4.0的標準要求組織精益生產。在技術研發方面,康得新高度重視自主研發,在全球設立不同項目的研發中心,擁有國際資深專家、博士為主的研發團隊及全球研發支撐體系。目前,公司與多家歐美知名大學、研究中心和獨立實驗室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在國內與上海交大機械動力學院、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設有聯合實驗室。還與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聯合申報國家863項目并取得成功。公司擁有包括超精密模具加工、光學設計與檢測、真空濺鍍、精密涂布、共擠成型、UV固化成型、材料自主研發等多項專有技術,通過自主申請、交叉授權獲得近千項專利。在新材料創新方面,構建了以預涂膜、光學膜、碳纖維、石墨烯、柔性材料為主體的新材料板塊,設立了張家港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合作設立康得新歐洲碳纖維研究中心,與德國雷丁公司合資設立汽車輕量化設計中心,與寶馬公司、雷丁公司、慕尼黑工業大學及設備廠商共同合作,積極推進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基地的建設。
專家組在仔細觀看我司創新型產品演示
參觀、座談后,周院長對康得新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中國基礎材料工業比較落后,康得新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新材料創新研發型航母,打破了長久以來進口光學膜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對民族顯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自身實力、產品影響力也大幅提升,康得新已成功地完成了企業的再一次轉型升級;希望康得新圍繞已有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平臺,從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的需求出發,面向未來,精心布局,繼續開發新的剛需、高附加值產品,構建完整生態鏈,形成高進入壁壘,創造出更大發展空間。
康得新將不辜負專家組、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期待,以打造現代工業生態鏈和商業生態鏈的新模式,以先進高分子材料為產業基礎,向模塊化和系統化解決方案進行產業延伸,建立國際化研發體系,以創新和人才為核心驅動力,以新思維、新戰略、新格局進行產業布局,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境界,實現藍海遠航和彎道超越,打造基于先進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級企業,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做出貢獻。